江風
這個世界,總有人迷戀宏大敘事。在說著“人民”卻不知誰是“人民”的時代,我們有多么不了解一個具體而微小的生命呢?蓋瑞·施耐德說:“大多數(shù)人都不了解自己生活的土地,只是占領那里而已!敝讣獾纳场⑷彳浀哪、清晨的露、草叢的蟻、耳邊的風、山間的泉以及那日復一日與我們同行的或熟悉或陌生的人們,我們有多久沒有把這一切很具體的放在眼里了?
【尋與憶】
春江
溫州翔宇高中23級8班 虞韻婕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江畔
最近老是夢到故鄉(xiāng)的那條江。
江沒有名字,因為方圓百里能稱之為“江”的就這么一條,但我給它取過一個,叫“春江”,“春江潮水連海平”的“春江”。至于為什么會想這么一出,說實在的,我也記不清了。大概當時正巧在讀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或者,僅僅是因為它的春天格外漂亮。
江畔是有石頭的,一堆亂石,零零散散又密密匝匝地排列在一起,清一色的灰,泛著暗暗的冷調(diào),尤其是冬天,冷冷的枯枝和同樣冷冷的石堆交錯在一塊兒,看著叫人心里都冷得慌。
春天則是另一番境況。
最先長起來的是青綠的草、嫩黃的葉,接著是一簇簇野花,風一吹便緊挨到一塊,粉粉白白織成一塊塊大小不一的“地毯”。雖然叫不出名字,但就這么小小的一朵,與世無爭地開在江畔,好像也并不需要知道它的名字。我曾遇到過許多許多的人,能叫出名字的不少,可更多的不過萍水相逢,就像我也見過不少溪流江河,然而最后能記住的也不外乎那幾條耳熟能詳?shù)拇蠼蠛印?/p>
春江之畔,一縷晚風穿越時間的海,吹落了記憶的花。
月夜
古今文人的筆下從不缺少孤獨的月夜,大概是夜真的太大太空茫,而且又實在太涼太孤單的緣故吧。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边@是張若虛筆下的月夜。
張若虛究竟能不能透過春江見到大海,這到底是無法追究了,但我的那條“春江”,確乎是沒法連到海的——這正像是我一直夢想著去海邊看看,然而至今都沒能實現(xiàn),可見春江想要到達大海的夢想,大抵也只能在夜里實現(xiàn)了。
月夜的春江,從不缺少海的氣質(zhì)。
春江本就有著海不能及的氣勢——在夏天更是如此。水流很急,越過石頭徑直跳入江里,激起層層疊疊的水花,雪白而又不失剔透,在月夜里尤其明顯。月色本就皎潔,秋霜似的灑在江面,薄薄的一層,在江水的不斷涌動中變得細碎而模糊,連回憶都像是蒙上了輕紗。夜是涼的,揉碎以后攪拌在時間里,讓春江都變得難以觸摸又遙不可及。
我一向覺得,海就該是浪漫的,就像江注定是磅礴的一樣,然而在這樣美的月夜里,春江又不可避免地擁有了海的浪漫底色。
——這究竟是春江織就的夢境,還是我的幻想而已?
一束月光透過云層交錯而成的窗欞,落于江水之上,留下那些細碎的,閃著光的回憶。
落日
相較于晨曦,我更鐘愛的還是春江之上的落日。這并不僅僅是因為我更常見到傍晚的日落,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是,我總覺得春江的盡頭該是落日。
很奇怪的童年遐想,明明春江與落日幾乎是八竿子都打不著的。但孩童的世界里一向是有很多奇奇怪怪的邏輯的,就像白云是鳥兒寫給天空的信箋,月亮是星星送給天空的明鏡那樣奇怪。
小時候經(jīng)常會在江邊待到很晚,等著家里人的呼喚,或是監(jiān)護人親自來逮才會依依不舍地回家去,因此我有充足的時間觀察春江,觀察落日。
傍晚的春江遠沒有月夜里那樣冷冽得不近人情,恰恰相反,余暉之下的春江簡直溫柔得不像話。落日是個飽滿的圓,柔和的黃色讓它看上去像極了外婆粽子里包的咸蛋黃;陽光是溫暖的橘黃色調(diào),金粉一樣鋪滿了整個江面,把揚起的水花都浸染得黃澄澄又亮閃閃,看上去有點像某年生日收到的一個水晶球。不過那個水晶球早不知道被放在了閣樓的哪個角落,有沒有同那一堆兒時的玩具、日記一起被我搬到新家里去呢?
我轉(zhuǎn)身揮手,與春江作別,當春江終于歸于落日盡頭,童年便落了幕。
春風
此后多年春風如故,依然會有一批又一批的孩子走過春江,遇見春江,然后同春江揮手告別,告別那個月夜,也告別那顆落日;依舊會有一茬又一茬的春草在這片土地上發(fā)芽、長大,最后再次歸于塵土。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自此一別經(jīng)年,故鄉(xiāng)夢遠。我還是老想起那條看不夠的春江,忘不掉那些個如夢似幻的月夜,亦放不下那帶不走的落日圓圓。思念如野草般瘋長,記憶恰似看風,吹過那片名為“童年”的海,時隔十數(shù)年卻依然載不動離愁。
我到底有沒有離開過那條春江,走出過那個月夜?
那些美好的,明亮的,究竟是夢還是什么旁的東西?
帶不走的落日,現(xiàn)在究竟還存在著嗎?
春江不說話,靜靜流淌著。
春風拂過,帶起陣陣漣漪。
一切都恍如夢境。
再見了,地質(zhì)巷
溫州翔宇高中23級8班 吳榆汝
很多年以前,我家在一條小小的巷子里,叫“地質(zhì)巷”。
這是我眼中的地質(zhì)巷——彎彎曲曲的青石板鋪成的小路連接了巷頭與巷尾,路兩旁沿石階而上,錯落擺放著幾戶人家。炊煙裊裊,道出了無盡的家長里短。巷子中有幾棵小小的樹,巷子后頭倚著一座小小的山。那年小小的我們,在山上撒開腿了跑,并不覺得這山小,也不覺得這樹小。它伸展著枝丫,庇護著樹下這幫愛玩彈珠的孩子過了一個又一個盛夏。巷子里的人,也都親如一家,大人們操著一口溫州方言,親切又淳樸。
記憶中,鄰居家李阿姨總是親切地喊我“麥麥”①,總是和藹地笑著。她的笑很是溫暖,眉眼彎彎如月牙,眼中是春風般的柔軟。她待我是極好的,回回我上她家去,總不會空著手回來,有時是沃柑,有時是她在國外的女兒捎回來的巧克力,我的兜里總揣著她變著法找出來的零嘴。因此,我跟李阿姨格外親熱,還跟她家的小黃狗混成了好朋友。路上碰見了李阿姨是一定要打招呼的,隔著很遠我就會呼喊:“李阿姨!”“哎!麥麥!”她從來都是很熱情地回應我,并且從不吝嗇她的笑容。偶爾,家里大人要忙活計,沒空照顧我,我就會被暫放在李阿姨家。
奶奶很放心李阿姨,也常常幫扶他們一家,聽聞李阿姨做生意資金上有些困難,奶奶就拿出一筆款子借給她。奶奶把李阿姨當作家人看待,我心中也是掛念李阿姨的。每當奶奶做的麥餅出爐時,我就守在一旁,搶先指了一個又大又圓的麥餅,說:“這個給李阿姨吧!蹦棠叹托Γ骸澳萌グ!本來也是要給她的。順便把旁邊那個給你陳阿姨吧!”我也很喜歡送麥餅這個環(huán)節(jié),每個收到麥餅的人一定會盛贊奶奶的手藝,一直把人夸得不好意思。人與人的愛就在一個個圓乎乎的麥餅和一聲聲深情的呼喚中傳遞著,盛開著。
關于地質(zhì)巷的回憶只停留在十歲那年的秋季。隨著“咣當咣當”的響聲,拆遷隊推倒了一堵堵墻,移去了一塊塊青石板。巷子里的人都散去了,落在天涯海角,不知何時再能相見。李阿姨家的小黃狗聽說是跟著阿姨的女兒去了國外,不知有沒有過上好日子。
隨著地質(zhì)巷消散在秋天的最后一片落葉里,串起鄰舍間的那根無形的線也驟然斷了。奶奶做的麥餅很少再送出去了,只封凍在冰柜里;大人們很少說溫州話了,到了我們這一輩,能說一口流利溫州話的已是寥寥無幾了;李阿姨搬走了,已不打算回來,而我們和李阿姨一家關系不似從前那般緊了,估計是她那生意不太景氣,借的錢也一直沒還上,先前奶奶還常去問李阿姨過得好不好,后來便只在年前打個電話問債了……
如今,高樓鱗次櫛比,我只能去回憶里再重走一次地質(zhì)巷里的石板路,重溫一遍發(fā)生在那里的愛與真情?v然歲月的蹉跎已讓回憶斑駁,那份溫暖卻依舊鮮明?v然提及往事,淚已潸然,但我仍相信,有些美好在未來時光深處的角落等待著我們?nèi)プ穼ぁ?/p>
我懷念著,道別著。再見了,地質(zhì)巷。
①麥麥:溫州方言,意為“孩子”“娃娃”。
于是我狂奔
溫州翔宇高中24級3班 王品然
風輕輕拂過,揚起粗糙的柳條,從殷紅的跑道上掠過。它像一位沉穩(wěn)的老者,默然注視著操場邊發(fā)生的一切。我漫無目的地踏上暗紅的跑道,塑膠的摩擦聲掀起些許悸動。
剛入學時,我的成績很差,尤其是體育。我不理解為何要在這標準不一的跑道上無休止地奔跑,但迫于升學壓力和哨聲催促,我只能邁開雙腿——于是,我狂奔。可跑不到三百米,便頭暈眼花,雙眼映出兩?斩,整個人仿佛墜入深淵。我已難以感知四周,只聽得空氣被一個個矯健身姿撕開的聲音——同學們追上來了。我不甘落后,于是再度狂奔。
可雙腿像失控般抽動,終點卻似海平線般遙遠。我強撐著,跨過那道不可逾越的鴻溝!澳阋倬毎。◇w考了,你要吃虧的!”體育老師吐出吊著的哨子提醒。我喘著氣,若有所思,“哦……好……”
心臟狂跳,如同流逝的時光。彼時,我在幾縷晚風中,一次次狂奔。我從學校跑回家,揚起塵灰;從老舊跑道跑上模擬考的精致跑道,我的呼吸不再安寧。
天像莫奈的畫般祥和,片片云在風中飄散,留下棉絮般的痕跡。但我的腦海里是無數(shù)狂風暴雨。我選擇了逃避,躲進廁所。隔間狹小、陰暗、潮濕。我蜷縮在角落,心頭稍松,卻依然緊繃。外面陽光正好,熱烈卻不炙人,明亮卻不晃眼。我像一只下水道的老鼠,連井蓋上灑落的幾方陽光都拾不起。
陽光似乎在嘲弄我,一道白光透過鏡子的反射,落在我身上。腳步聲漸弱,像春雨后的寧靜。鏡子里映出我的丑態(tài)——我恨太陽揭我的傷疤,恨這面鏡子與它同流合污,恨鏡中懦弱的自己不敢走出,與他們一起狂奔。憤怒之下,我狠狠錘在門上,聲音像十月革命的炮響,更像布衣之怒的以頭搶地。于是,我狂奔。我跑出考場,奔向未知。
日歷上的數(shù)字如同梢頭的黃葉,在秋風中片片飄零。報名表上鮮紅的勾點燃了體考的引線,轉(zhuǎn)眼,我再次站上跑道。
腎上腺素讓每個細胞躍動。槍響,我不假思索地踏出第一步。身旁腳步聲如千軍萬馬,刺激著我的神經(jīng)——于是,我狂奔。最后一圈,雙腿灌滿乳酸,汗水被風抹到鬢角,發(fā)絲緊貼皮膚。我緊盯前方,迎著遍地日光和四周此起彼伏的加油聲,在痛苦與希望中,第一次真正體會到“奔跑”的意義。
恍惚間,耳畔響起鳥鳴,看見拂曉花開與柳條新生。耳畔響起夏蟬長嘯,聽見汽水拉環(huán)拉開的氣泡聲。耳畔響起鶴唳,瞧它展翅掠過晦暗天空。耳畔響起雪落,望見點點紅梅與粒粒冰晶凝華。我從出神中回過神,盯著不遠的終點,不斷告訴自己——還差一點,還差一點!
于是,我狂奔。心臟快要沖出喉腔,機械的胯部沖破束縛,鮮艷的跑道被汗水暈染成夢的顏色。清風簇擁,我們邁出最后一步。耳邊的世界極其頻響——結束了,我結束了三年的狂奔。
四月的風像夾生的飯,喂進衣袖。我回頭,一個個身影閃過,他們交錯在四季之間,在晦明之際,像我,又不是我。
風又起,仿佛從未停歇。我站在操場邊緣,在青蔥的樹木下,留下幾幀青蔥的背影。他們一次次義無反顧地扎進晚風,望向遠方新結的青蔥果。我看見一個個青蔥的自己,嚴絲合縫地拼成了今日的我。
我終于明白了——為何要全力奔跑。于是,我狂奔。向著那夏花燦爛的遠方,向著無限生機的未來,向著等待我的“我”們,狂奔!
【故與今】
繁華如夢,人生無常
永嘉學院24電商1班 黃奕菁
槐夏風清,懷揣著期許翻開曹雪芹的《紅樓夢》,初時仿若翩躚于紅樓長廊,沉醉于淡妝濃抹的富貴榮華。讀書時;孟肽恰敖鸾z八寶攢珠髻”與“朝陽五鳳掛珠釵”,覺著賈府的紙醉金迷既自然又雍容,最終也折服于這紅樓中的“金門玉戶神仙府,桂殿蘭宮妃子家”。
幼時也曾看過《紅樓夢》,卻也沒有太多印象,只覺得悲悲喜喜,白話又過于煩冗、枯燥。如今重讀紅樓,仿佛也沉浸在賈寶玉的一生中,久久不能回神。
賈寶玉本是補天石所化的神瑛侍者轉(zhuǎn)世,銜玉降生于賈家,天生便受盡寵愛,享盡優(yōu)渥的物質(zhì)生活。然而,這份榮寵也滋生了他的叛逆性格,他厭惡仕途經(jīng)濟,不屑功名利祿,認為追逐仕途者皆虛偽庸俗。但他亦多情善良,尤為尊重、關愛女性。他曾為晴雯被逐出賈府的悲慘命運而流淚,也未因劉姥姥的粗鄙而輕蔑,反而在她離去后贈送諸多物品相助。
他渴望自由,追求純真的情感。在大觀園中,他與姐妹們度過了一段無憂無慮的時光,與林黛玉的愛情更如《愛蓮說》所述的蓮花一般“出淤泥而不染”。然而,這段純凈的感情終究敵不過封建家族的束縛。在那個時代,婚姻是家族利益的結合,賈寶玉雖抗拒,卻無力反抗家族安排,只能在痛苦中掙扎。
隨著賈府的逐漸衰敗,賈寶玉的命運亦風雨飄搖。往日繁華不復,取而代之的是滿目凄涼。林黛玉的病情日益加重,而賈母為家族未來考慮,最終選擇了更適合承擔家族責任的薛寶釵。在封建禮教的桎梏下,賈寶玉被迫迎娶寶釵,黛玉淚盡而逝。這場無奈的婚姻和黛玉的離世,給賈寶玉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他眼睜睜看著姐妹們四散,家族沒落,心中充滿絕望。最終,他徹悟世事虛妄,選擇遁入空門,遠離塵世喧囂。
賈寶玉的一生,是對封建社會最深刻的批判。他的叛逆、他的愛情、他的痛苦,皆是鐵證。他試圖掙脫封建禮教的束縛,追求自由,然終究難以撼動命運,亦無法挽救家族的衰亡。
讀罷《紅樓夢》,我為寶玉的悲劇人生感到惋惜,也深刻體會到封建社會的黑暗與腐朽。對比當今時代,我們得以自由追求愛情,不受封建禮教束縛,這份自由尤顯珍貴。而從寶玉身上,我亦學到了勇敢面對生活的挫折,不斷追尋自我價值。
時光荏苒,心境漸長,再次翻閱紅樓經(jīng)典,竟不舍釋手。微夢流緒,仿佛墜入玉砌金階的府邸,化作一花一木,一磚一瓦。賈府的輪廓愈加清晰,它宛如一位虛偽的老者,身披華服,金玉其外而敗絮其中。表面的“榮”光背后,掩藏著無數(shù)封建社會的蛀蟲,終究只能淪為時代的遺物,萬艷同悲。
鑒古通今,共賞《被喚醒的南宋》
永嘉學院24電商6班 葉睿恒
親愛的朋友,在這個快節(jié)奏、紛繁喧囂的時代,我們往往在日復一日的奔波中,忽略了那些深藏于歷史長河的文化瑰寶。然而,真正的文化,歷經(jīng)歲月沉淀,仍能散發(fā)出穿越時空的光輝。今天,我懷揣滿腔熱忱,向你推薦一本能夠觸動心靈的佳作——《被喚醒的南宋》。愿這本書如同一泓清泉,不僅潤澤我們溫州人心中對歷史的深情與敬仰,也為你開啟一扇通往南宋盛世的瑰麗窗口。
溫州,這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自古便與南宋結下不解之緣。作為東南沿海的璀璨明珠,南宋時期的溫州不僅是經(jīng)濟繁盛的商貿(mào)重鎮(zhèn),更是文化藝術的搖籃,孕育了無數(shù)動人心魄的故事與傳奇。
《被喚醒的南宋》正是以其獨特的視角與翔實的史料,引領我們穿越千年光陰,去聆聽那段被時光塵封卻依然熠熠生輝的歷史回響。
杜正賢先生,這位考古界的大家,以其深厚的學術功底和敏銳的洞察力,為我們揭開了南宋歷史的一個個神秘面紗。從戰(zhàn)國水晶杯的璀璨奪目,到南宋太廟遺址的莊嚴肅穆,再到吳越王后陵的富麗堂皇,每一個章節(jié)都仿佛是一件件精心雕琢的藝術品,讓人目不暇接,沉醉其中。這些發(fā)現(xiàn)不僅讓我們對南宋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地理解,也讓我們對溫州這座文化名城的歷史底蘊有了更加全面地認識。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書中對于文物保護與傳承的探討,更是觸動了我們溫州人內(nèi)心深處對文化根脈的深厚情感。作為一座擁有豐富文化遺產(chǎn)的城市,溫州有責任也有使命去守護好這些歷史的見證,讓它們在新時代的陽光下繼續(xù)閃耀光芒!侗粏拘训哪纤巍凡粌H為我們提供了珍貴的歷史資料,更激發(fā)了我們對文化遺產(chǎn)保護工作的深刻思考與強烈責任感。
我相信,當你翻開這本書時,定會被其中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和獨特歷史魅力所深深吸引。它不僅能夠滿足你對歷史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更能激發(fā)你對家鄉(xiāng)的熱愛與自豪感。讓我們一起在書海中遨游,探尋那些被歲月遺忘的故事與傳奇,感受那份穿越時空而來的文化共鳴與心靈觸動。
【片段】
懈怠,或許是青春迷茫的注腳,也是成長路上必經(jīng)的考驗。它讓人在放縱與自省之間徘徊,體驗著失去與找回的循環(huán)。那些曾經(jīng)因懈怠而錯過的日子,或許在某個深夜里,化作心中的一聲輕嘆,提醒著自己時間的寶貴與努力的意義。J·E·丁格曾說過:“選擇就像是人位于一個岔路口。走哪條路都要靠他自己的決策。命運不是機遇,而是選擇。”
懈怠并非終點,而是一個轉(zhuǎn)折的契機。當意識到懈怠帶來的空虛與遺憾,人才開始覺醒,重新拾起書本,用汗水與堅持鋪就回歸之路。這是一段自我救贖的旅程,每一步都比以往更加堅實,因為心中有了目標,眼中有了光。
——永嘉學院23財會3班 蔡勝男 徐雯雯
責任編輯:葉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