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時代的慢行者
智能時代,生活越發(fā)便捷。掃碼點餐、在線掛號……這些智能服務在無形中成了老年人等弱勢群體的生活障礙,他們被稱為“數字鴻溝”中的“慢行者”。這對于我們思考智能科技發(fā)展與人文關懷的關系具有啟示作用。

【你說我說】
用愛填滿數字鴻溝
淮安曙光小學部 施群
隨著社會日益數字化、智能化,我們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便利,與此同時,上了年紀并且不接觸多媒體的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卻遇到越來越多的困難?萍嫉母咚侔l(fā)展不應是智能時代的一道數字鴻溝,而應成為一道方便老人生活的數字橋梁。淮安曙光小學部 施群
“八旬老人獨自冒雨交醫(yī)保被拒收現金”、“老人因沒有手機掃健康碼被公交司機拒載”等話題頻上熱搜,引起大家的關注。數字化時代,移動支付、掃碼通行、網絡購物大大提高了效率,但是這一切都依賴于網絡和電子設備,對于不會操作這些設備的老年人,生活不但沒有便利可言,反而是寸步難行。
如果“數字鴻溝”不可避免,那就應該為老年人留下一條可供他們自由通行的“綠色通道”。這是時代在發(fā)展過程中應該給予老人的關懷。如何幫老年人填平“數字鴻溝"?是全社會都應該關注并解決的問題。
在社會層面,應該提供更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不一味的追求數字化,在提高工作效率、優(yōu)化服務的過程中,多設身處地為老年人等弱勢群體著想;老年人也要與時俱進,積極主動學習智能化,體驗數字化社會的便利;從年輕人自身來看,在家里要積極幫助父母和親人學習智能手機掛號、掃碼等,出門在外遇到不會操作的老年人也要及時提供幫助。社會各方攜手努力,為老人消除生活中的一個個“數字鴻溝”。
社會在高速發(fā)展的同時,應給予老年人更多的關注,用愛去填滿“數字鴻溝”。畢竟,每個人都有老的那一天,家家都有老人。
與時俱進的他們
棗莊翔宇中學 銀政
老人不會掃碼支付,不會網上購物……類似的新聞報道充斥在外面的周圍,但我認為這只是老年人群體中的少數現象,是被沒提刻意放大而博人眼球而已。棗莊翔宇中學 銀政
進入21世紀中國正在向深度老齡化社會轉變,智能手機的普及率全球之最,中國城市老年人基本上是人人一部智能手機。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他們經歷了中國建國以來最困難的時期,他們睿智、勤勞,正是由于他們的付出才有我們如今富強的中國。對付一個小小的智能手機還不是手到擒來的事情。
我的母親年近七十,手機比我玩的還溜。微信群幾十個,朋友圈一天發(fā)個好幾條,網課報了好幾個,抖音刷起更是聽不下來,每到春節(jié),“紅包來了”的提示不絕于耳,壓歲錢都開始用手機發(fā)了。她周圍“沉迷”網絡游戲的更是不少,象棋、摜蛋、圍棋……還怕找不到志同道合的玩友,網絡那么大,在家就能玩,F在的視頻電話更是徹底徹底讓喜歡煲電話粥的她們放飛了自我。以前一分鐘幾毛錢,現在只要有網絡視頻無論多久都是免費,相隔千里的親戚朋友每天都能面對面。如此的例子不勝枚舉,相信你們的周圍不會缺少這樣的老人。
人類的模仿和學習的刻在骨子里的天性,與時俱進的老人是如何出現的?一部分的自學成才,和大部分的子女教導。沒錯,父母教了你半輩子了,你也應該來“報仇”了。愛心與耐心!不要因為教了幾遍,耽誤了你“寶貴”的幾分鐘而不耐煩地大發(fā)雷霆,指責他們“怎么教了這么多次還不會!這么簡單的事情還要我說幾遍!”想一想當你牙牙學語的時候,教了你無數遍,當聽到你喊第一聲“爸爸媽媽”時候他們的心情。多一點陪伴、多一點耐心,當初你是孩子,現在他們是“孩子”,拿出你對自己孩子十分之一的關愛就足夠了。
請為老年人留一條“慢行道”
棗莊十八中18級翔宇1班 甘雨田
“你們生活在一個最好的時代”,《后浪》中如是說道,但“你們”是誰?數字化浪潮奔涌而來,青年在乘風破浪,而老人在隔岸觀望。于我們而言,信息化意味著智能與便利,而對于那些“數字鴻溝”彼岸的老人呢?或是因沒有智能手機而無法出示健康碼以致無法乘車的無奈,或是冒雨交付醫(yī)保卻被拒收現金的茫然,抑或是因年邁只得被家人抱起進行人臉識別的尷尬……隨著“白發(fā)浪潮”滾滾而來,諸多問題也迫在眉睫,即將突破3億的老年人口和僅占10.3%的老年網民存在巨大落差,我們需要也必須要做些什么。
白巖松曾在《新聞周刊》“老”難跨越的鴻溝一期說到:“時代發(fā)展那么快,誰也阻止不了,自然會有跟不上的人,我們要做的是多開幾條路,讓掉隊的人也有路可走。”江蘇無錫火車站的“無健康碼通道”得到了眾多網友點贊,“一個城市的溫度在于它怎么對待被遺忘的少數人。”網友的評論一語中的。國務院相應出臺的規(guī)定更是為這份溫情提供制度保障,給老年人開辟了一條“慢行道”。
而這條“慢行道”并非讓老人與現代科技隔絕,而是與時代的發(fā)展同行,“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都在同一條路上緊密相依,雖行駛速度不同,但都向著同一個方向前行。
一方面,不僅不讓“智能”變“只能”,更要讓“智能”更“智能”,讓科技再“傻瓜”一些;蚴窍裆虾D翅t(yī)院在地上所貼的巨大標識,或是像某app特意推出的更為簡潔方便的“老年模式”。若發(fā)展的“東風”再強一些,再暖一些,處于“邊遠地區(qū)”的老人便也能感受其溫度。
另一方面,要發(fā)展社會合力,以情為橋,無懼溝壑。北京海淀區(qū)的大學生志愿者走進社區(qū),展開了“科技助老”活動,老年人很難學習新技術,因而更需要有人去幫他們;蚴堑胤秸鐓^(qū)部門,或是公益組織,學;顒,若人人都是“有一份光,發(fā)份熱”,這個社會就不僅有科技的強度,更有人性的溫度。
時代的車輪滾滾前行,不應該有任何一個人被拋棄,“等等老人”并不是要停止發(fā)展的腳步,而是為他們開一條“慢行道”,讓他們也能沐浴著時代發(fā)展的便利,走在康莊大道上。
多了旁白,多了溫暖
棗莊市十八中19級翔宇2班 張彬
看新聞、點餐、網購,在我們看來再簡單不過,只需我們在手機上動動手就能快速完成。而對于一些有視力障礙的殘障人士,以及一些有聽力衰退問題的老年人來說可謂是“望塵莫及”。就這樣,智能科技的快速發(fā)展在便利我們的同時,仿佛在這些“慢行者”面前又放上了一座不可翻越的峰巒。
難道智能科技發(fā)展與人文關懷之間真就不能達到一個平衡嗎?
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一山橫佇,總會有當代“愚公”致力移山。不久前,手機系統(tǒng)軟件推出了一項新的功能——旁白,為視障群體帶來了一聲福音。旁白,顧名思義,當你打開這項功能后,系統(tǒng)就會自動讀出你所點擊的按鈕。“設置”、“返回”、“無線局域網,信號強度3格”,清晰流暢的語音提示使人不禁感到好像有一個播音員就在身旁。在這種模式下,還能夠自定義語速和靈敏度,每一個細節(jié)都充滿了人性化的設計。而最關鍵的是,這種操作方法也簡單易懂。我學習了一會后,也可以在完全閉眼的情況下像平時一樣了解最新的新聞。“旁白”,如同一股暖流消融了視障人群與現代智能社會之間的冰層,在互聯網上引起了巨大反響。
然而事實上,我國有幾千萬的殘障人士和過億的行動不便的老年人,他們身體上的痛苦可以通過藥物來緩解,但他們被越來越智能的社會越來越邊緣化的心寒卻不為人知。之后,我又在網上搜索了助聽器、輪椅等殘障人士所需要的輔助器械,我驚訝的發(fā)現這類器械不僅價格昂貴,操作更是比“旁白”困難得多。
記得有個視障網友這樣說:“作為一個視障者,聽到旁白的語音時,心里十分感動,終于有人注意到殘障人士這一小群體了。”我看到后,心里有種莫名的溫暖與感動,因為近幾年來,政府出臺了眾多政策保護殘障人士的合法權益;科技公司也為其研制了許多類似“旁白”的智能輔助工具;越來越多的人主動讓出盲道,或是撿到助聽器后焦急的找還失主,或是幫助坐輪椅的人上一個緩坡。
我又打開了“旁白”,聽著這充滿安全感的聲音,想著智能科技發(fā)展和人文關懷可以融洽,“慢行者”們會與我們一同而馳,心中多了無窮的溫暖。
那個老人
淮安外國語20級17班 唐宇堯
那個老人,淹沒在智能時代的洪流中,無可奈何,不知所措……淮安外國語20級17班 唐宇堯
周圍的人面相覷,他們唯一的共同點是捧在手中的一部部智能手機。面容表情僵硬蒼白。或許在這個年代,數字主宰了一切。
是幸還是不幸?
故事發(fā)生在那個下午,因魚刺卡喉,我與父親去醫(yī)院掛號。由于在手機上提前掛好號,我們排在預約取號窗口。排在我們前面的是一位發(fā)已花白的老人,很是清瘦。眼皮套拉下來,手臂上長滿了老人斑。
到老人了。他小心翼翼地掏出一個有些掉色的皮夾,仔細翻找著,最后抽出一張醫(yī)?ǎ行┚兄數剡f給工作人員。
“對不起,我們這里是預約取號,您有帶手機嗎?”前臺人員問道。
“手機?”老人有些疑惑,“有,有……”他急忙掏出自己的手機,卻是翻蓋式的老年手機。
“那你得去門診部那兒,我們這里不掛號,門診部的窗口掛號。”工作人員有些不耐煩,陰臉道。
老人的神情從疑惑,轉至驚詫。他站在那兒,有些茫然無措,扯著自己的衣角,風陣陣吹來,老人的白發(fā)打著哆嗦。
“快點呵,我孩子發(fā)燒呢!”后面有人催促道。老人方才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失落地讓開,孤零零地站在一旁。
偌大的醫(yī)院,沒有人關注這個被時代拋棄的人。
所有人,都在低頭,享受數字時代帶來的樂趣。
或許,這老人與時代的鴻溝,已無法跨越。數字帶來的便利如太陽,可惜這老人,卻享受不了一絲燦爛的陽光。
或許我們應該好好的想想……
【社會百態(tài)】
人民日報海外版:智能時代如何讓老年人生活得更從容?(節(jié)選)
¨ 潘旭濤
最近,一段視頻引發(fā)社會熱議。視頻里,一位老人冒雨去交醫(yī)保,卻被告知不收現金。¨ 潘旭濤
智能時代,如何讓老年人生活得更從容?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秾嵤┓桨浮肪劢估夏耆巳粘I钌婕暗某鲂、就醫(yī)、消費、文娛、辦事等7類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提出了20條具體舉措要求,幫助老年人更好地適應并融入智慧社會。
增設“一鍵叫車”功能
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中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約2.54億人,占總人口的18.1%。根據民政部公布的預測數據,到“十四五”期末,中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規(guī)模將達到3億人。在這一背景下,如何滿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成為全社會普遍關心的大事。出行是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高頻事項。“不少老年人感嘆外出打車太難。約車軟件不會操作,只靠招手打不到車,線上支付又搞不定。”資深媒體人高嚴表示,網絡時代不能忽視老年人的出行需求。
為優(yōu)化老年人打車出行服務,《實施方案》提出,保持巡游出租車揚召服務,對電召服務要提高電話接線率。引導網約車平臺公司優(yōu)化約車軟件,增設“一鍵叫車”功能,鼓勵提供電召服務,對老年人訂單優(yōu)先派車。鼓勵有條件的地區(qū)在醫(yī)院、居民集中居住區(qū)、重要商業(yè)區(qū)等場所設置出租車候客點、臨時?奎c,依托信息化技術提供便捷叫車服務。
事實上,有的地方已經開始了嘗試“一鍵叫車”。9月28日,由上海市政府主導的出租車統(tǒng)一平臺“申程出行”APP上線試運行,實現線上線下兩種方式叫車。
線上叫車時,乘客打開“申程出行”APP,按下醒目的“一鍵叫車”按鈕,無需輸入目的地,即可進行呼叫。“申程出行”還在線下建立了200個出租車候車點,市民只要走到候車點,按下一個圓形按鈕,周邊的巡游出租車就會收到提醒。此時,候車點的屏幕會顯示叫車進展。
為鼓勵出租車司機接單,“申程出行”會給司機額外獎勵。“我們接‘一鍵叫車’單子比較積極,很重要的原因是可以得到獎勵。”一位出租車司機說,“只要市民按下‘一鍵叫車’,附近出租車司機就會主動搶單,每接一單,司機可得到6元的獎勵。”
但也有司機反映,線下“一鍵叫車”時,乘客不留電話號碼,司機無法及時聯系乘客,擔心會空跑一趟,這影響了接單積極性。
目前,不少線上平臺也在優(yōu)化老人叫車服務,降低操作難度。如滴滴出行陸續(xù)推出了“代叫車”、“關懷模式”、“親友代付”等功能。老年用戶可以打開“關懷模式”,在“關懷模式”下,頁面變得十分簡潔,字體變大,用戶只需要輸入目的地,然后按下“確認叫車”鍵即可。對于沒有網絡支付賬號的老年用戶,親屬朋友可通過“滴滴親親卡”綁定老人滴滴賬號為其支付車費。
交通運輸部新聞發(fā)言人、運輸服務司負責人蔡團結表示:“要保障老年人不會上網或者沒有手機也能打車。我們要求各地保持巡游出租汽車揚召服務,充分發(fā)揮95128等電召服務的作用,為老年人提供電話預約或者即時叫車服務。”
保留人工服務窗口
公園、醫(yī)院、銀行,這些老人常去的場所,正在陸續(xù)關閉人工服務窗口,改為線上辦理業(yè)務。“想去公園,要微信上提前預約,需要選日期、填電話號碼,填身份證號,最后還要生成二維碼。”家住湖南長沙的尹阿姨說,她今年72歲了,要是沒有女兒幫忙預約,她去趟公園都成了難事。國家發(fā)展改革委秘書長趙辰昕表示,要幫助老年人跨過“數字鴻溝”,概括地說,就是“兩條腿”走路,在社會發(fā)展進步過程中,要有一個傳統(tǒng)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chuàng)新并行的階段。
《實施方案》提出,在各類日常生活場景中,必須保留老年人熟悉的傳統(tǒng)服務方式,充分保障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困難的老年人的基本需求。
近年來,各大醫(yī)院普遍引入了線上掛號,因靈活便捷受到歡迎。但不少老人不熟悉線上操作,陷入了掛號難、甚至掛不上號的境地。
針對這一情況,《實施方案》明確提出,提供多渠道掛號等就診服務。醫(yī)療機構、相關企業(yè)要完善電話、網絡、現場等多種預約掛號方式,暢通家人、親友、家庭簽約醫(yī)生等代老年人預約掛號的渠道。醫(yī)療機構應提供一定比例的現場號源,保留掛號、繳費、打印檢驗報告等人工服務窗口,配備導醫(yī)、志愿者、社會工作者等人員,為老年人提供就醫(yī)指導服務。
目前,有些地方已經著手改善醫(yī)院掛號服務。10月23日,四川省衛(wèi)健委發(fā)布《關于進一步落實老年人就醫(yī)綠色通道的通知》,要求各級醫(yī)療機構要設立老年人優(yōu)先就醫(yī)窗口,要為老年人保留人工服務窗口。
不只醫(yī)院要保留人工服務窗口,《實施方案》還提出,社保、民政、金融、電信、郵政、信訪、出入境、生活繳費等高頻服務事項,應保留線下辦理渠道,并向基層延伸,為老年人提供便捷服務。實體辦事大廳和社區(qū)綜合服務設施應合理布局,配備引導人員,設置現場接待窗口,優(yōu)先接待老年人,推廣“一站式”服務,進一步改善老年人辦事體驗。
關于《實施方案》的核心,趙辰昕表示,“簡單用一句話歸納就是,在涉及民生的領域,在使用智能技術的同時,傳統(tǒng)的方式還是要保留的。”
不得拒絕紙質票據
相比“紙質版”,電子票據、憑證、貨幣更便捷,因此不少場所采取了“無現金”、“無紙質”的方式,這給不少老人帶來了煩惱。疫情防控期間,“健康碼”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困擾著一些老人。有些老人因不會在手機上操作“健康碼”,被公共場所拒之門外。對此,《實施方案》提出,各地不得將“健康碼”作為人員通行的唯一憑證,對老年人等群體可采取憑有效身份證件登記、持紙質證明通行、出示“通信行程卡”作為輔助行程證明等替代措施。有條件的地區(qū)和場所要為不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設立“無健康碼通道”,做好服務引導和健康核驗。
“哪怕是小眾的需求,我們也要充分尊重,這體現出社會的包容度,也是我們制度優(yōu)勢所在。”趙辰昕說。
推出更多適老產品
《實施方案》提出,“提供更多智能化適老產品和服務。”近年來,龐大的老年人群體吸引越來越多的產品和服務進入了老年人消費市場。今年“雙11”購物節(jié)期間,大屏幕、大字體、大音量、大電池容量的“老人機”銷量猛增。11月11日凌晨短短半小時內,京東平臺的手機銷量迎來突破性增長,其中,以“老人機”為關鍵字的手機成交額同比增長185%。
華為、小米等品牌的部分型號手機,為老年人設計了簡易模式或極簡模式。在這些模式下,手機首頁會被微信、短信、電話、天氣等最常用的功能圖標鋪滿,這樣一來,老年人不容易按錯按鍵。針對老年人視力減退的狀況,“老人機”還配備了讀出電話號碼、念出短信等功能。
除了智能手機,還有更多智能化適老產品進入市場。
在重慶市璧山區(qū)中鐵任之健康城里,老人們身上帶著一張銀行卡大小的白色卡片,這張卡片可以說是一張“萬能卡”。老人們只要輕輕一刷卡,就能自由進出社區(qū),在社區(qū)里用餐、消費,還能進行健康檢查、上傳健康數據、調取健康檔案。小卡片的背后是一個智慧健康養(yǎng)老云平臺,平臺將社區(qū)門禁、餐飲系統(tǒng)、物業(yè)管理、健康管理、醫(yī)療服務等多個子系統(tǒng)打通融合。
這張小卡片還有一個重要功能——定位呼叫?ㄆ嫌幸粋醒目的藍色呼叫按鈕,一旦遇上危險,老人們只要按下這個按鈕,智慧健康養(yǎng)老云平臺就會迅速鎖定老人位置并調取老人信息。借助社區(qū)內的高清攝像頭,工作人員可以立即查看現場情況,并聯系附近的安保及醫(yī)護人員趕往現場施救。
在保利養(yǎng)老機構中,AI(人工智能)機器人“小熹”受到老人喜愛。“小熹”是一個熱心、可愛、講禮貌的小朋友形象,它智能陪伴老人,同時具有學習屬性,可以兼任老人的健康管理師。
保利健康產業(yè)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力力表示,“我們注重老年人在智慧養(yǎng)老場景中的接受能力和情感訴求,為他們構建一個便捷有趣的安居之家。”(摘自新華網2020年12月2日)